国际能源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全球建筑行业碳排放占总量40%。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绿色低碳建筑,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将是重要一环。
绿色建筑,即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成都绿色建筑实施面积已突破2亿平方米。今年以来,各地也频频出台政策,支持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究竟“绿色”在哪儿?“双碳”战略下,绿色建筑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四川又如何破局?8月31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付韵潮。
▲省建院所在的楼宇
谈项目: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耗
绿色建筑节能又环保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省建院”)位于成都地铁一号线天府三街地铁口附近,一个高楼林立之处。
从外观上来看,与附近其他楼宇不同的是,省建院所在的大楼,幕墙看不到一扇窗户。步入其中,可以看到每间办公室外墙都由一扇扇高约3米、宽一米有余的玻璃构成。尽管看不到窗户,但室内没有空气不流通之感。
“大楼的外围结构是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这栋大楼‘绿色’的秘诀,就藏在这里了。”付韵潮指着一块玻璃告诉记者。
所谓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就是由内外两层立面构造组成,内外幕墙之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形成一个室内外之间的空气缓冲层。下部有进风口,上部有出风口,可控制空气在其间流动状态。利用气压差、热压差和烟囱效应的原理,双层幕墙之间空气的有序流动和交换,可使建筑外层有效适应自然的天气变化,提高幕墙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由于通风换气,提高人们工作、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减碳的重要途径是节能,绿色建筑可以实现大幅度减碳,是实现源头的环保节能。”付韵潮说,绿色建筑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另一层是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保护好地球。
▲腾讯成都A地块建筑工程项目
除了省建院所在的楼宇,四川还有很多绿色建筑。他以省建院承担设计工作的腾讯成都A地块项目为例,该项目为腾讯公司西部地区运营总部大楼,位于成都高新区,已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二等奖、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与运行评价标识认证,LEED-NC GOLD与LEED-EB PLATINUM认证。
在大厦顶部,设计建造了一个绿色屋顶。即在楼顶铺设一层覆土并种植植被,当雨水降落,绿色屋顶会进行自然净化,再通过回收系统进行循环利用。
绿色屋顶的另两个重要功能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以及缓解城市内涝。他以后者为例说,在自然环境中,比如降雨10毫米,其中可能有6毫米会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2毫米蒸发,2毫米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湖海。但在城市中,由于各类下垫面硬化,渗透到地下的雨水将大大降低。绿色屋顶等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功能就在于模拟自然界功能,让雨水自然下渗、自然净化。
▲腾讯成都A地块建筑工程项目
腾讯大厦的另一个“绿色”之处在于其中水循环系统。比如,员工洗手的水处理净化后,还可以回收再利用,以此节约水资源。
使用者的舒适度,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项目采用回字形布局与连续退台、底层架空设计,形成连续均质分布的室外景观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共享空间。
“绿色建筑不仅仅用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付韵潮提到,省建院还承担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重建项目的设计工作,是“专为国宝熊猫设计的绿色建筑”。该项目已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与运行评价标识。
“不同于城市高密度建设区内的公共建筑,该项目处于生态保护区,其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很重要一个内容是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建设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场地水文条件。”因此,项目借鉴低影响开发(LID)理念,对场地水系统进行系统梳理与规划,整体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基于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制定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方案。比如,雨水收集兼顾景观要求、地势高差关系,设置收集和调蓄系统;雨水处理根据不同用水水质要求,设置三级处理系统,满足不同水质要求;雨水利用根据地势高差和建筑布局,分区、分质设置提升系统和供水系统。
▲腾讯成都A地块建筑工程项目
谈行业:
绿色低碳将成为“硬约束”
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会越来越大
付韵潮认为,除了增量建筑,存量建筑的运行及维护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更大。因此,如何让建筑“变绿”和支持绿色建筑的推广,将会是“双碳”战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绿色建筑的政策性支持可以追溯到2013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要“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
“绿色建筑尽管是行业规范,但也意味着企业的投入成本会增加。因此,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做绿色建筑的积极主动性不是太高。”付韵潮认为,在“双碳”战略提出之后,绿色低碳将成为“硬约束”,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就绿色建筑推广来看,他认为难度不在于技术。他以成都为例,从2013年左右发展至今,成都已经在绿色建筑的源头——设计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最终能否真正形成绿色建筑,关键在于设计后能否真正落地实施以及投入使用后的运行管理。“难点在于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成本、C端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知接受程度以及运行管理的水平。”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灾后重建项目
从政府层面来看,在付韵潮看来,对绿色建筑的施工及落地运营全流程实现闭环监管是关键。具体来看,建筑的节能需要在建材、开发、运维的全流程中进行规划,同时也需要在产业链上构建一个可落地的系统发展路径,打通从上游产业链的建材到下游消费者的使用运维阶段,给出绿色建筑耗能检测、衡量标准和金融支持、消费鼓励的系统性方案。
“四川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举例,在近日由成都市七部门印发的《成都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计划》中,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立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行政监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要求。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不低于70%;到“十四五”末,全市建筑绿色品质和住用舒适度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建设方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生态环境效应。在他看来,其释放的信号,是成都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点,已经发生了从以前的注重“量”到注重“质”的提升转变。
同时,他提及8月27日成都市政府网站发布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包括“到2025年成都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成都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不低于70%节能标准”等等。
“省建院也参与了政策的前期技术咨询工作。”他相信,政策出台会让建设方和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更上一个台阶。“可以预见的是,在四川,一大批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运营的‘绿色建筑’将会出现。”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图据受访者